近年來,東辛林業公司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理念,了解市場經營狀況,把握行業發展動態,立足區位、資源優勢,探索發展農、林、牧復合經濟模式,加快建設產業經濟強、職工居民富、生態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時代農場。
多管齊下走好林業發展“先手棋”
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引領和改革創新。為實現苗木良種生產自給自足,夯實林業后備資源基礎,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林業公司對接科研院校做好優質用材林樹種引種擴繁工作,選育更適宜東辛鹽堿灘涂地塊的適生新品種,依托地理區位優勢,全力推動自繁自育工作和沿海造林樹種良種基地建設。今年春,20、41大隊苗圃共計扦插3804、3412等無絮楊樹6萬余株,成活率達95%;中干河51雞場苗圃引進中國林科院研發的楊樹新品種30余個,完成扦插試驗1萬株;57大隊中干河堆、30大隊東河堆截干造林2000株。目前,大部分品種成活率、長勢均呈較好趨勢,為推進連云港黃海灘涂鹽堿地耐鹽楊樹品種選育工作夯實“基本盤”,注入“強心劑”。
林業公司始終把搶抓黃金季,推進場域造林工作作為重點目標,今年已完成造林800畝。為保證造林成活率,林業公司多措并舉,實行領導掛鉤、片區劃分、責任到人,形成“千斤重擔大家挑,人人肩上有責任”的干事創業氛圍。各項目部提前做好林地整理、樹塘開挖、凍融等工作,做到苗木早安排、物資早準備、地塊早落實,公司技術人員跟班作業,對造林情況進行全程督導,嚴把樹種選優關、苗木質量關、栽植技術關,進一步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
林下經濟激活經濟增長“新動能”
林下經濟是綠色生態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林業公司堅持因地制宜,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探索發展林下經濟,開辟經濟發展新渠道,讓“林下生金”,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原16大隊苗圃苗木分布零散、殘缺不齊,林業公司以林果梨、番茄產業為抓手,重新規劃,提檔升級,建設經濟林果示范圃,栽植秋月梨和蘇翠1號梨樹5600余株,種植番茄700余株,養殖綠殼蛋雞400余只,開辟“林+果”“林+禽”等林下復合生態發展新路徑。同時,創新發展方式,發展“林+藥”特色產業,在林下開展青蒿、金銀花等中草藥材試驗試種,合理利用林地空間,著力構建“林下種植+林下禽畜養殖+林下采集”立體化林業經濟體系,帶動提質增效,讓森林美景成為群眾致富“錢景”。
綠化工程推動城鎮面貌“換新顏”
今年以來,為全面刷新城鎮顏值面貌,林業公司組織全體員工開展園林綠化機械操作及施工現場管理培訓,以學促干,以干踐行,以行增效,將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實效,做到綠化工程和綠化養護兩手抓、兩手硬。先后完成城鎮綠化工程8個,新增城鎮綠化面積5000平方米,對外承接綠化工程2個。分派修剪機械綠籬機、粗枝剪等工具,調集園林養護工人900余人次,有序開展城鎮4.6萬平方米道路綠籬以及廣場、公園草坪等修剪工作,避免苗木過度生長,影響綠化美觀和道路交通安全,全力打造整潔、美觀的東辛綠色環境,以“繡花”功夫提升城鎮“顏值”。同時,積極創新營銷模式,聯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造林部門,打造“互聯網+義務植樹”平臺,“線上”發動職工群眾通過互聯網捐資代勞參與植樹,線下設立義務植樹基地,不斷提升全場居民植綠、護綠、愛綠意識,營造人人關心綠化、人人參與綠化的良好氛圍,把林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等有機結合,繪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畫卷,譜寫東辛林業發展新篇章,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時代農場貢獻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