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墾農發東辛分公司2024年度職代會上,西洋生產區29大隊隊長劉金波又一次站上了領獎臺,這是他連續第四年獲得分公司先進榮譽。那沉甸甸的獎狀背后,是他用辛勤汗水澆灌出的硬核成績。他所在的29大隊糧食產量連續多年穩居分公司前列,2024年更是實現了畝效益699.8元的驕人業績,成為名副其實的“高效標桿”。
當薄霧還籠罩著田間,劉金波已經騎著摩托車開始每日的“田間早課”。他常說:“莊稼不會說話,但葉色、根系、株高都是它的‘體檢報告’,要想收成好,就得勤下地、多踏田。”在他的管理字典里,“差不多”是禁詞,他定期查看苗情、墑情、長勢和病蟲草害情況,甚至精確到每塊條田的葉齡、分蘗數,厚厚的筆記本上寫滿了工作日志。“對待工作認真又細致”,這是同事們對他的一致評價。
投身農業多年,他總是一頂遮陽帽、一身迷彩衣、一輛摩托車,頂著烈日、冒著嚴寒,奔波在田間地頭。不論出現任何問題,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妥善處理解決。在29大隊的1000多畝集體承包田里,處處都有他深鉆農業技術的身影。有人問他:“這么拼,你圖個啥?”他回答道:“啥也不圖,就圖糧食產量再提高點。”
播種、施肥、打藥、收割……農業生產上的每個環節,劉金波都親力親為、嚴格把關。結合氣候、溫度和土質情況,他在品質品種上下功夫,從種子品種的選擇、準備與處理,到機械準備及精準調試播種機,一環緊扣一環,為種子萌發創造了最佳條件。他常說:“作為基層管理者必須要有過硬的執行力,把握好每個細節,做到因苗施策。”他還積極學習操作使用植保無人機,完成多項飛防任務,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又大幅提高了作業質量,實現了防治效果和肥料利用整體生產效能雙提升。
在追求高效生產的同時,劉金波深知科技創新是農業現代化的關鍵。他充分運用無人機在巡田、植保等方面的優勢,將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深度融入田間管理。他積極推廣“精準變量施肥”技術,根據每塊田地的養分差異,實現分區域施肥,既減少浪費,又提升肥效,推動傳統耕作向精準化、智能化、生態化轉型。他常說:“科技是農業的翅膀,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讓土地迸發更大能量。”
劉金波,這位永不停歇的農業追夢人,正以“較真”的執著和“創新”的勇氣,在東辛的大地上播種希望,收獲夢想,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上續寫著屬于新時代農人的奮斗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