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蘇海洋大學承辦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負責人能力提升培訓班正式拉開帷幕。東辛農場作為本次培訓班指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全省13個地級市的50余名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負責人在此開啟實踐教學環節,提升實操能力。

在蘇墾農發東辛分公司農機總站,學員們認真聽取了東辛農場基本情況和農業機械裝備的詳細介紹,實地觀摩了農場自主改進的農機裝備,其中重點聚焦改進后的播種機。農水中心副主任王峰指著設備介紹:“這臺溝壁播種機在傳統開溝犁上加裝了排種裝置和凸起式的開溝刀片,通過優化種溝成型結構,可將播種位置控制在溝底上方十公分左右,深度穩定控制在2~3厘米范圍內,可較好實現增產增效。”學員們有的掏出手機拍攝機械細節照片,有的寫下詳細參數,有的圍著設備討論,紛紛表示這種小改造成本低、見效快,非常值得學習推廣,同時為東辛農場農機的巧妙改造點贊。

隨后,學員們迅速分成三個小組,同步開展專項實訓。在發動機電控系統故障診斷實訓現場,一名來自宿遷的學員主動請纓上前實操,在指導老師的詳細講解和手把手指導下,他成功排除故障,發動機恢復平穩運轉。他興奮地表示:“以前遇到電控故障總沒頭緒,現在掌握了診斷思路,多數常見問題自己就能解決了!”緊接著,學員們又進行了糧食作物高質量機播和機收減損實訓,在一線農機“土專家”的耐心引導下,大家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緊密結合,進一步深化了對液壓翻轉犁、雷肯播種機、聯合收割機等設備的結構認知與實操技藝。現場氣氛格外熱烈,農機運轉的轟鳴聲與學員們的交流討論聲相互交織,勾勒出一堂生動的實踐課堂。

培訓結束后,學員們紛紛表示,此次東辛之行收獲滿滿、受益匪淺,不僅扎實掌握了農機維修的實用技術,還熟練吃透了播種和收割的核心操作要領。大家承諾,將認真消化所學知識,把先進技術切實應用到實際生產中,以實操能力的提升助力農業增效,為推動當地農業生產效率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