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東辛農場東旺奶牛公司養殖三場的盧志國早已換上工裝,一頭扎進了新一天的忙碌。從飼養組的“牛保姆”到擠奶廳的“守門人”,崗位在變,但“養好牛、產好奶”的信念始終如一,深深烙印在他工作的每個細節里。
2021年,盧志國剛接任養殖三場飼養組組長時,組里還延續著“憑經驗喂牛”的老辦法。看著牛舍里精神不振的奶牛,他心里犯了急:“牛吃得多卻不長膘,產奶量總上不去,問題肯定出在飼料上!”當時,科學養殖的理念剛在農場推廣,盧志國主動申請參加培訓。白天,他在牛棚里觀察奶牛的采食、反芻情況;晚上,就抱著《奶牛營養學》《飼料配比與管理》等專業書“啃”到深夜,書頁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批注。
“光自己學可不夠,得讓組員們都摸到科學養牛的門道!”盧志國語氣斬釘截鐵。為了讓科學養殖技術真正落地,他把課堂搬到了牛舍里、料槽旁,帶著大家現場優化飼養流程。“飼料配比是影響奶牛生長的關鍵,必須精確到每一分。”經過多次調整、試驗,團隊為牧場找到了最合適的飼料配比。
2023年,因工作表現突出,盧志國調任中心擠奶廳組長。“擠奶廳是奶品質量的關鍵一環,來不得半點馬虎!”上任第一天,他就帶著擠奶廳的員工重新學習5S管理標準,從設備消毒到奶品檢測,每個環節都立下“硬規矩”。工作中,他敏銳地發現傳統手部消毒方式存在明顯漏洞:消毒液易揮發導致消毒效果大打折扣,不僅增加耗材成本,還潛藏交叉感染風險。為解決這一問題,他主動協調機修人員聯合攻關,成功改良出一套紅外控制手部消毒機。新設備不僅實現了更徹底地消毒,還顯著節約了耗材成本,提升了操作效率,有效化解了此前的風險隱患。
每天,盧志國都會提前半小時到崗,逐個檢查擠奶設備的橡膠襯套。“襯套磨損就得換,不然會損傷奶牛乳頭,還可能影響奶質。”擠奶過程中,他更是腳步不停來回巡查,員工操作的每個細節都逃不過他的眼睛。一旦發現操作偏差,他立刻快步上前,邊示范邊叮囑規范要點,用近乎偏執的較真為每一滴鮮奶的品質牢牢把住關鍵一關。
盧志國的故事里,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有看似瑣碎的繁忙日常。然而,正是這些平淡的片段,寫就了“平凡成就不凡”最生動的注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