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團公司黨委正確領導下,東辛充分發揮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核心作用,堅持黨建、意識形態、黨風廉政建設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形成黨建創新引領、產業高質發展、民生明顯改善共贏局面。2018年蟬聯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農墾先進企業、社區管理工作先進單位、連云港市黨員冬訓先進單位,榮獲全省國有企業黨建“強基提質”工程創新案例一等獎。 夯實黨建基礎,推動富民強場 東辛黨委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黨委中心組全年舉辦集體學習12次,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研討會、青年論壇,舉辦十九大知識競賽、十九大精神專題黨課等活動。發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等書籍千余本。組織開展以“學習新思想、改革再出發、開放邁新步、發展高質量、農墾見行動”為主題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先后組織黨員干部赴浙江大學、農四師紀念館等地參觀學習。組織召開“進一步解放思想,激勵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專題組織生活會,為改革發展凝聚思想共識。 堅持“一崗雙責”,年初出臺年度黨建工作要點和實施意見,與基層單位簽訂目標責任狀,層層壓實主體責任。將黨建工作納入企業章程,完善“三重一大”決策機制。全年新發展黨員15名,新成立基層黨組織6家。認真落實“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制度。定期開展黨建工作檢查,將黨建工作納入各單位部門責任制和月度、年度考評。對照省委巡視組反饋意見,主動認領三個方面11個問題并及時整改到位。實施“一本黨建工作手冊、一個黨務管理信息平臺、一期《東辛文苑》解放思想大討論???、一部黨建工作專題片、一本農場形象宣傳冊”“五個一”工程,受到省屬企業黨委中心組學習現場交流會領導好評。 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黨建成為產業發展和民生建設的動力之源。目前東辛已形成以水產養殖、奶牛養殖、林業為核心,以肉雞養殖、建筑安裝、電力工程、現代服務業為后盾的“3+X”新型產業格局。全年實現國有二三產利潤5000萬元,同比增長20%以上,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民生建設力度空前,先后投入6000余萬元實施道路提質、植樹增綠、燃氣入戶等工程,新建河濱公園、職工文化活動中心,打造濱河生態觀光帶,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城鎮品質大幅提升。 加強宣傳引導,服務發展大局 東辛宣傳牢牢把握團結、穩定和鼓勁總基調,圍繞黨委工作中心、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運用好新聞宣傳和輿論導向的意識形態功能,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強化黨的喉舌作用,利用廣播、電視、雜志、網站、微信平臺、電子顯示屏、畫廊、文化墻等媒介開展大張旗鼓宣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和改進意識形態工作領導,出臺意識形態工作意見和網絡安全工作責任制。一年兩次召開意識形態領域研判會,分析研究解決存在問題。明確新聞發言人制度,完善三級審稿制度,實施網絡共建,加強網絡輿論監管和疏導。密切關注宗教組織活動,堅決防范邪教,確保農場風清氣正、和諧穩定。 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提升東辛在墾區和地方形象,重點向《農民日報》、《中國農墾》、《江蘇農墾人》等報紙、雜志、網站投稿,在市級以上主流、行業媒體上擴大宣傳影響。其中國家級核心期刊《中國農墾》年發表東辛綠色發展、黨建強基提質等圖文6篇、《江蘇農墾人》報發表作品近百篇,江蘇農墾網發布各類信息1800余條。在江蘇農墾年度宣傳表彰會暨好新聞評比中,東辛榮獲優秀通訊員、優秀微信平臺、空中看蘇墾視頻大賽三個一等獎,繼續領跑墾區新聞宣傳第一方陣。 強化廉政建設,護航高質發展 東辛紀檢、監察和審計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方針,以黨風廉政責任制為抓手,把紀律和規矩始終挺在前面,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 加強廉政教育引導,運用新媒體開展反腐倡廉警示宣傳;組織黨員干部赴連云港市紀委和連云區檢察院廉政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特邀省紀委專家舉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清正廉潔”主題講座。完善中層干部廉潔檔案,新建紀委談話室、東辛公園廉政一角等,推動“省級廉政文化建設示范點”提檔升級。 黨委書記與基層單位“一把手”簽定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突出抓住“關鍵少數”,全場138名黨員干部公開述職述廉;新提拔人員、部門、單位領導成員舉行集體廉潔提醒談話;堅持每年兩次開展制度執行情況專項檢查,結合月度考核獎懲兌現。嚴肅執紀問責,全年查處違規違紀人員4人, 2家單位被通報批評并追究經濟責任。 加大項目審計力度,開展內部管理制度、財務制度、安全生產、黨風廉政建設、環境整治、精準扶貧等執行情況審計,下達整改通知書28份;全年完成審計191項,審減資金182萬元。開展企地廉潔共建,雙方互聘監督專員,加強信訪信息和案件線索共享交流。 東辛農場黨建、宣傳、紀檢、監察、審計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集團公司黨委、紀委的要求、東辛四萬人民的期盼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東辛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認清新形勢,瞄準新目標,全面開創黨風廉政建設和意識形態領域工作新局面,為農場“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