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程軍軍踏入蘇墾農發東辛分公司埃河生產區,成為一名技術員。廣袤的田壟化作他的稿紙,揮灑的汗水凝成他的筆墨。九年來,他用雙腳丈量土地,用雙手書寫奮斗,從青澀到沉穩,從懵懂到專業,成長為一名備受贊譽的農業技術骨干。如今,“先進工作者”“優秀技術員”“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加身,每一枚獎章都鐫刻著他扎根基層、無私奉獻的足跡,見證著他對農技事業的執著與擔當。
作為生產區的技術骨干,程軍軍深知“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道理。農業生產會上,他認真記錄作物管理規范;日常工作中,他穿梭田間,仔細觀察苗情變化;生產檢查中,他化身“技術偵探”,不放過任何一個環節的疏漏。白天,他的腳印遍布每一寸土地;夜晚,農技書籍成為他的摯友。從土壤墑情到病蟲害防治,從播種栽插到田間管理,他反復研磨理論與實踐,最終成為生產區的“行走百科”。
面對生產區基層年輕隊長技術力量薄弱的現狀,程軍軍把課堂搬到了田間。他獨創“葉形葉脈對照法”,讓難以分辨的雜草無所遁形;提煉出“見花就打、盛花再打、下雨補打”的十二字口訣,為小麥赤霉病防治開出“良方”。晦澀的技術理論,在他的講述下變得通俗易懂。他常對年輕隊員說:“技術不能光靠背書,得在地里摸爬滾打才能真正掌握。”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程軍軍始終以“排頭兵”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無論是烈日當空的夏收時節,還是泥濘濕滑的防汛現場,總能看到他沖在一線的身影。“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他的工作常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是他的行動準則。在今年“三夏”大忙期間,他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協助領導統籌安排農業生產工作,主動承擔急難險重任務。麥收時,他頂著烈日巡回田間,逐一查驗水分、收割質量,確保顆粒歸倉;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時,他逐臺檢查農機播種深度,保障種子順利播種、發芽;水稻栽插環節,他一絲不茍,仔細查看土地平整度,緊盯插秧機的行進速度與播種量,確保水稻栽插密度均勻。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基礎要打牢,細節要抓住,節本降耗工作才有可談空間。”
農業生產是一場永不停歇的接力賽。在這片廣袤的田野上,程軍軍始終保持“眼勤、嘴勤、手勤、腿勤”的工作作風。他常說:“地里的活計容不得半點馬虎,就像老前輩常說的,要相信自己的腿,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站在地頭看到的都是假把式。”這句箴言,他不僅掛在嘴邊,更化作無數個躬身田間的日夜。
參加工作九年了,程軍軍那原本青澀的臉龐愈發沉穩,守護豐收的初心卻愈發堅韌。在搶天奪時的“三夏”戰場上,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農業技術員的使命與擔當,步履不停,只為那沉甸甸的豐收答卷。

|